“根正苗红”暑期社会实践队:以青春脚步丈量烽火印记
发布时间:2025-08-10 浏览次数:
厦门作为东南沿海的战略门户,在明清抗倭、近代鸦片战争、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抵御外敌的重要作用。这片热土上的每一处战壕、每一座炮台都在诉说着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壮烈篇章。8月8日至9日,“根正苗红”实践怀着赤诚之心,赴厦门烈士陵园与胡里山炮台开展实践活动。队员们以朴素的行动和自主的探索,追寻红色记忆,感悟时代责任。
实践队成员在烈士陵园与胡里山炮台合影
陵园追思:与历史的对话
8月8日上午,烈日当空。实践队员们庄重地肃立于厦门烈士陵园纪念碑前。现场没有专业讲解员,队员们依靠行前查阅的资料,由队长向大家讲述解放厦门战役中2700多名指战员的英勇牺牲。“许多烈士牺牲时,年纪与我们相仿……”这句话让现场所有人陷入深思。
实践队员在纪念碑前
在安业民烈士墓前,队员们拿出准备好的湿巾,俯身仔细擦拭碑石上的浮尘,并将亲手折叠的白色纸花轻轻敬献。天气炎热,汗水浸湿了队员们的衣衫,但无人懈怠。松柏环绕的陵园内,一场跨越时空的青春对话正在进行——昔日青年为信仰献身,今日青年以朴素行动表达铭记。
实践队员查看历史遗迹
炮台寻迹:触摸历史的厚重
8月9日,实践队到达胡里山炮台,巨大的克虏伯大炮沉默地指向大海,黝黑的炮身刻满岁月痕迹。队员们围拢上去,指尖触碰冰凉的钢铁,感受历史的厚重。队员们对照景区文字说明和手机查询的资料,一名队员介绍炮台结构,另一名则分享清末海防的困境与教训。“再坚固的炮台,也难以弥补国力的落后。唯有自强不息,才是根本之道。”
实践队员查看历史遗迹与照片
在炮台的地下隧道内,队员们想象着昔日士兵备战的场景;在炮台博物馆里,锈蚀的炮弹、泛黄的老照片成为他们驻足观察的对象。站在炮台高处,队员们眺望远处繁忙的现代化厦门港。眼前碧海蓝天的繁荣景象与脚下沉默的历史遗迹形成鲜明对比。一名队员在笔记中写道:“从古炮台看今日繁华,更能体会‘落后就要挨打’的警醒。守护这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,是我们这一代的责任。”
实践队员欣赏剪影
在本次实践活动中,队员们做到了自主研学,深化理解。队员们通过前期资料准备、现场阅读展板、即时信息查询和团队内部讨论,主动构建历史认知。每个人既是探索者也是分享者,知识在交流中得以深化。短短两日,从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到饱经沧桑的胡里山炮台,“根正苗红”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历史,用心感悟精神。队员们带走的,不仅是笔记本上的文字记录与手机中的影像资料,更是内心激发的对历史的敬畏、对和平的珍视,以及作为新时代青年传承精神、建设国家的责任意识。鹭岛的海风驱散了暑热,而这趟由青春脚步完成的实践之旅,其收获将成为队员们未来成长的不竭动力。
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宣传中心
文/张家欣 黄科娇 吴思涵
图/陈宇涵 康诗旖
编辑/陈胤霏